1)第233章 诸葛乔飞骑入荆,关云长欲除孙权(_家父诸葛亮,我打造了千年大汉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第233章诸葛乔飞骑入荆,关云长欲除孙权(加更求月票求追)

  消息传到益州。

  报名的州郡官子侄,又增加了三百余人。

  如习祯的儿子习忠、庞统的儿子庞宏、向宠的弟弟向充等。

  在这期间。

  诸葛乔收到了诸葛亮的家书。

  家书的内容简单而直接:朝中文武子侄大半跟着太子,能不能约束他们,就看你本事了。

  “阿父对外向来公正有器量,怎对我这个儿子如此小气。”

  “我还专门向南中义从求了滋阴补肾的良药,又请张仲景的弟子仔细研究了药效。”

  “保证能让阿父生龙活虎如青年。”

  “我都是一片孝心啊!”

  “阿父怎么能不理解呢!”

  诸葛乔低声嘟囔,完全没有这药正常人吃了会有何种反应的觉悟。

  诸葛亮养了四十年的温文儒雅,被诸葛乔一招破功,不挨揍都是轻的了。

  哪有当儿子的为了让当父亲的再添个弟弟给父亲下药的,这要换个礼教森严的,诸葛乔都得在祖祠跪三天!

  嘟囔后。

  诸葛乔将家书随手扔到一旁,泛起笑意:“正愁这讲武堂招不到多少士人,现在有这么多人主动送上门来,那我就不客气的笑纳了!”

  讲武堂本就只是个幌子,培养一批志同道合且能接受新思想的革新者才是诸葛乔的真正目的。

  不同的时代虽然有不同时代的土壤,但这个时代却有一个思想上的成功者:太平道张角!

  若不是张角的思想有太多的局限性,忽略了生产力的核心作用,让这思想变成了空中楼阁,说不准就成功了。

  先贤管仲早有断言: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。

  张角也不懂“高筑墙、广积粮、缓称王”的道理,冒然的去举兵反叛,注定了失败。

  诸葛乔不同。

  诸葛乔不会盲目的认为后世的思想就一定能在这个时代生根发芽,要实现汉代特色的新思想,就必须根据先有生产力来进行舍和得。

  新思想可以十年甚至百年来推行,衣食一刻都不能缺!

  诸葛乔来到讲武堂,让糜竺给众学员下令,明日启程去江陵。

  糜竺吃了一惊:“明日?这会不会太急了?不如改成三日。”

  诸葛乔摇头:“若是在战时,说走就得走。”

  “我定为明日,是从孝义上考虑,让众人有时间向父母兄弟作别。”

  “若有觉得仓促的可以选择不去,今后也不会再是讲武堂的学员。”

  “讲武堂不收意志不坚定的人。”

  “补充一句,明日去江陵城,是去剿匪的,怕死的也别去!”

  诸葛乔在招募条件上定为“未婚配”,就是为了避免受妻儿牵累。

  虽然很残酷,但诸葛乔给的待遇却很丰厚。

  若不入讲武堂,这些人几乎都是跟仕途绝缘的,更别说当天子门生了。

  这天下可没有只享受不付出的事,即便是诸葛乔,

  请收藏:https://m.mtyjj.com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